接触网首杆完成 襄荆高铁启动“四电”工程施工
16 2025-04-05 18:43:17
所以,追求内圣之道的宋儒更加热衷于形而上维度的思想建构,对理气、道器、人心道心、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问题表现出特别的兴趣,他们将《周易》的宇宙哲学与《四书》的人格哲学结合起来,建立起形而上性理与形而下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圣之道。
第四,孟子的性善论为儒家的以德治国奠定了人性论的基础。我们判断性善论或性恶论,要注意其中所讲的顺或逆。
今人之性恶,必将待师法然后正,得礼义然后治。孟子在游说齐宣王行仁政时,以其不忍杀牛衅钟而以羊易之,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,说明齐宣王对于禽兽亦有不忍之心,今恩足以及禽兽,而功不至于百姓者,独何与?孟子由此启发齐宣王将不忍之心达之于百姓,这样就可保民而王,莫之能御也(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)。这里的君子之治人就是实行道德教化,以德治国。乐岁终身饱,凶年免于死亡。朱熹《中庸章句》说: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
生而有疾恶焉,顺是,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。(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)这也是说,民可使为不善,有的还触犯刑律陷于罪,孟子认为这是因为民无恒产遂无恒心,责任是要由执政者来负,从原则上说,民是无辜的。在古代的经史典籍和日常用语中,人们亦大量从血气与德性结合使用血性的用语。
由于德性与血气的紧张对立,而读书人在读书明理之后,被引向克制、化解自己的血气之性,故而在实际社会中鼓励、引导养成一种强忍、克已的无血性人格。梁启超所赞赏曾国藩、胡林翼、蔡锷的,正是这些书生的血性。人们的普遍意识、日常经验中,将书生与血性对立起来的印象,确是有着历史的原因。如古代医书中有大量血性的用语,就是从人的生理机能、特质来定义血性。
曾国藩、蔡锷均凸显了湖湘士人血性、人格的特别价值与意义。圣人纯是德性用事,便自能圆成不偏。
[4]读书人所向往的圣贤人格,竟成了一种深潜纯粹的无血性男子。这些历史文献、诗文论说中,比较一致地从血气之性的角度肯定湘人的特质是尚气劲直刚劲、慓悍、好勇、劲悍、气盛等等。[5]他强调湖南民性倔强与顽石赭土、地质刚劲有密切关联。饶有趣味的是,湖湘地区的学界虽然一直从理学为学术正统,湖湘士人亦普遍推崇性理之学,但是,湖湘士人却并不是一批无血性的书生,相反,他们成就为为全国知识界所景仰、推崇的血性之士,成就为艰苦奋斗的学者、扎硬寨、打死战的书生。
[8]【清】曾国藩:《劝学篇示直隶士子》,《曾国藩全集》第14册,岳麓书社,1995年,第442页。对于大多数理学家而言,血气与德性之间向来有一种紧张关系。这种生理、气质的特质或功能被称之为血性。进入 朱汉民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湖湘士人 。
如:独管子生周中叶,为血性丈夫,痛心蒿目,奋然以匡救为已任[2]【清】黄宗羲:《管仲》,《明文海》卷100,《文津阁四库全书》,商务印书馆,2006年,第1458-231页。
所以,本文特别关注的正是湖湘士人的血性人格。应该说,对于湖湘士人而言,他们的先天条件中,有着这两个因素的丰厚资源。
所谓血性,其实就是指人的血气与德性的渗透融合,湖湘士人精神气质包括德性与血气的二重构造。[5]钱基源:《近百年湖南学风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,第3页。这些历史文献、诗文论说中,比较一致地从血气之性的角度肯定湘人的特质是尚气劲直刚劲、慓悍、好勇、劲悍、气盛等等。[4]【明】刘宗周:《上论·公治长第五》,《论语学案》卷3,《文津阁四库全书》,商务印书馆,2006年,第0202-43页。另一种观念是从道德理念与自然血气的结合来定义血性,将血性看作是血气与德性的结合,即是一种具有刚强血气的德性。梁启超所赞赏曾国藩、胡林翼、蔡锷的,正是这些书生的血性。
这种生理、气质的特质或功能被称之为血性。圣人纯是德性用事,便自能圆成不偏。
曾国藩、蔡锷均凸显了湖湘士人血性、人格的特别价值与意义。但是,为什么推崇理学的湖湘士人能够违背这一理念,从而坚持并完成血气与德性的结合呢?除了前面所产的湘人的血气本来就具有刚、强、盛、直等先天自然条件之外,更重要是还有湖湘士人的后天文化条件。
譬如,汉学家王九溪将变化气质作为力学的根本目的,而今文学家魏源仍然推崇理学的德性修养之学,至于崇宋学的曾国藩追求义理、考据、辞章、经济的四门之学,但他强调德性修养的义理之学是最重要的,提出择其切于吾身心不可造次离者,则莫急于义理之学。1915年,蔡锷为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,起兵云南,其誓师中强调为人格而战。
同时,这种血性涵义的用语也大量出现在经史典籍或日常生活之中,也是从生理气质的涵义。[7]【宋】真德秀:《西山文集》卷40,《劝学文》,《文津阁四库全书》,商务印书馆,2006年,第1178-452页。对于大多数理学家而言,血气与德性之间向来有一种紧张关系。由自然血气产生的情感欲望,会使人迷失自己的德性,故而道德修养的过程,就是一个抑制、化解自己的自然血气的过程。
从自然环境解释的有钱基博,他认为湖南水少可山多,重山叠岭,滩河峻激,而舟车不易为交通。[6]谭其骧:《长水集·近代湖南人中之蛮族血统》,人民出版社,1987年,第392页。
[5]他强调湖南民性倔强与顽石赭土、地质刚劲有密切关联。一方面,湖湘士人有着强盛、刚直的,作为自然生理的血气稟赋。
顽石赭土,地质刚劲,而民性多流于倔强。在中国传统的主导观念中,人的本性是由仁义礼智的道德义理构成,这就是所谓的德性、本然之性、天命之性,并认为这种德性总是与人们自然血气相对立的。
如:独管子生周中叶,为血性丈夫,痛心蒿目,奋然以匡救为已任。进入 朱汉民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湖湘士人 。即形成自己的血性人格。如古代医书中有大量血性的用语,就是从人的生理机能、特质来定义血性。
[8]【清】曾国藩:《劝学篇示直隶士子》,《曾国藩全集》第14册,岳麓书社,1995年,第442页。[9]这种将德性与血气对立起来的观念在理学家那里十分普遍,所谓道心与人心的对立,也就是德性与血气的对立。
[6] 另一方面,湖湘士人又有深厚的重德性的思想文化传统,理学成为湖湘士人的学术传统与德性资源。梁启超曾经谈到曾国藩、胡林翼、蔡锷的血性人格与政治事功的关系:松坡论曾、胡二公之事功,谓其为良心、血性二者所驱使,则松坡之事功,亦为此良心、血性所驱使而已[1]湖湘士人所以能够在艰苦卓绝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辉煌的业绩,焕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,血性是其重要的条件。
[1]曾业英编:《蔡锷集·曾胡治兵语录·梁序》,岳麓书社,2008年,第314页。一种是从人的生理特质来定义血性,将血性视为血气之性。